以現代學徒制為主線的產教融合培養模式
--------------寧鄉縣職業中專、楚天科技集團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一、主要合作對接專業
機械加工技術
二、實施背景
(一)政府重視和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職教改革。
?。ǘW校要破除發展瓶頸,必須攜手現代企業。
?。ㄈ┏炜萍脊拘枰瞬胖魏图夹g支持。
三、主要目標
以學校和楚天合作為示范,推進校企專業共建、人才共育、技術創新、資源共享,實現“政校園企”一體化辦學,全面提升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寧鄉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有效促進寧鄉經濟發展。
四、目前合作情況及具體做法
(一)校企雙主體育人
1、選學生,下訂單。以“冠名班辦”的方式實行“訂單培養”。
依托“寧鄉金經校企合作聯盟”,校企對接,在高一入學前,楚天科技有限公司來校與機械部管理人員共同選拔學生組成機械制造部“楚天班”,人數40人左右。從“楚一班”開始,就采取校企雙班主任形式,班級管理在校學習以校方班主任為主啟用企業管理模式,企入實習則以企方班組長、師傅為主與校方共同管理。楚天科技和我校從 2012 年開始合作,一共冠名辦班 5屆6個班,訂單培養學生近300人。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預定員工”進行針對性培養。
依托“寧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協助學校編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標準、考核標準、校本教材、培訓題庫;根據學生成長的一般發展規律,結合楚天的要求,設置專業、實訓程課。在此過程中,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編寫了《機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等17本校本教材,構建了 “專業+園區,四對接人才培養模式”,(四對接即,專業對接企業訂單需求,課程對接崗位要求,教學內容對接工作任務,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重構基于工作任務的“零件加工型”能力遞進式課程體系。實施分組競爭式項目化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形成了“以企業真實產品,動態調整課堂內容”的國家級案例。根據企業要求,對冠名班級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
1)文化培養。根據楚天的企業文化和對職業素養的要求,學校開設企業文化課程,聘請楚天科技人事部主管昌拓宇到楚天班講授企業文化,楚天人力資源部培訓師龍定華每大周為學生上一次企業培訓課。
2)技能培養。除了機械專業本身要學習的制圖、焊工等專業技能外,根據楚天科技生產線對技工的要求,學習了解對應的專業技能。學校聘請高級焊工趙曉燕為兼職教師進行專業技能教學。
3)熟悉車間和生產線。楚天班學生學習一定時間之后,定期進廠參觀學習體驗,讓他們更多的了解自己將來的崗位。
4)嚴格考核,嚴進嚴入。楚天班的學生在頂崗實習前,需要再次接受企業的技能考核和面試,企業會和班主任交流該班學生的學習、思想等方面的情況,只有經過再次考核合格,方可進入楚天頂崗實習。
3、加強引導和管理,提高就業穩定率。
頂崗實習前,企業和學校共同對該班學生進行抗挫能力訓練、心理健康座談等就業指導。入選楚天后,學校派教師駐楚天管理學生,建立頂崗實習學生臺帳,使學生平穩過渡實現轉型就業。實習期結束,表現優秀或者合格的學生,可以成為楚天的正式員工。學校派教師駐楚天管理學生,建立頂崗實習學生臺帳,使學生平穩過渡實現轉型就業。楚天班對口就業率 100℅ 。目前在楚天上班的學員有 190多人,累計穩定率達到78℅以上。
(二)整合資源,互培互聘,共建隊伍
1、學校以企業為平臺培養和充實教師隊伍。
學校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派遣專業教師到楚天掛職鍛煉,對企業人才需求量、就業學生存在的問題、企業技術變革、企業主打產品及加工這些產品所需要的崗位能力、生產一線真實產品圖紙及其生產工藝等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和動態跟蹤。然后反饋調研信息,出具《重點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論證》等。聘請企業高管和專家作為學校兼職教師。
2、企業以學校為平臺加強員工培訓。
學校送教進廠,趙衛東、盧碧波等大師、名師到企業開展內部專業技能等級審訂、送課入企等活動,培訓項目有機械原理、車工工藝、夾具設計等。學校培訓部組織對楚天的員工進行技能培訓、技能鑒定、考核等項目服務。
(三)實習實訓基地共建共享
1、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由于焊接實訓成本高,楚天提供不銹鋼,用于訂單班的校內焊接實訓。
2、共建廠內實訓基地。楚天也專門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同時作為我校校外實訓基地,有完善的設備設施。學校和楚天聯合培訓省市比賽選手,初辦的焊接專業,在市里是一躍成為黑馬,實現三連冠。
3、加大投入,完善制度。楚天逐年在企業內擴建實習實訓基、更新設施設備,用于職員培訓和學校楚天班學員的頂崗實習、技能考核和培訓。
(四)以“名師、大師團隊”的建設帶動產學研
1、成立了盧碧波機械名師工作室 。
該工作室由我校機械部名師和楚天的專家共同組成。工作職能及成果:主編有《工程圖樣的識讀與繪制》、《機械零部析手工制作與拆裝》等校本教材、校本實訓指導書的編寫。為楚天科技進行藥瓶模型設計等改良創新。
2、正在成立了趙衛東大師工作室。
工作室成員由學校技能大師和企業工匠共同組成。工作職能及成果:積極參與專業課程設置與開發,建立普車、數車專業試題庫,主編校本教材有《車工技能實訓》、《車削技能與實踐》、《機械零件普通切削加工》、《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等,并參編多本校本教材。技能大師趙衛東為楚天制定技能鑒定考核標準,并被楚天邀請,對楚天一線進行機械改良,并定期提出改良建議。
(五)多角度滲透融合
學校聘請唐岳董事長為學校全體師生主講“大國文明與工匠精神”,聘請人事總監唐彬先生為學校全體師生主講“現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員工”。 邀請畢業于我校的楚天工匠劉志華來校作工匠文化分享報告。為了讓企業文化和職業精神進校園,學校教學樓走廊懸掛著對唐岳先生和楚天的介紹。學校管理層多次入楚天學習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學校利用職教會展中心,多次舉行楚天校園招聘會、“百名職教人服務企業”、“服務經濟座談會”、 “校企合作聯誼會”等。
基于學校和楚天雙主體育人,互惠共贏的深度合作,學校成為了楚天的建設者,給楚天提供人才支撐;成為了楚天的開拓者,給楚天提供技術支持;成為了楚天的生力軍,成為楚天管理和生產各層級不可缺少的力量。
楚天作為學校的合作者,和學校實行三對接;作為學校的支持者,為學校提供實習實訓場地、器具和師資;作為學校的導航人,為學校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實現了學校和企業的文化融合、隊伍融合、職業與學業的融合,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典范。
五、體會與反思
1、應該成立專門的產學研機構,其成員由企業和學校共同組成,由企業提供設備和資金,學校提供智力資源,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科技改良做出更多的成果。
2、學校應該加大經費的投入,讓學校老師能更多的入企業掛職鍛煉,以便教師掌握更先進的技術并有效改革課堂教學和專業培養。
3、及時更新校內實訓室的設備建設。
4、由名師、大師團隊構建導師型團隊。
5、應實現職業文化、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深度結合,把職業精神的培養和學校德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把就業創業和學校團委社團培訓結合起來。